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青莎
智能导诉机器人、诉讼风险评估多媒体机,配备医药箱、老花镜和办公用品的书写台;墙上的电子屏幕显示,3天后,这里将有7个知识产权案件同日开庭……3月2日,在郑州知识产权法庭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各种诉讼服务设施齐备,立案、收转材料、联系法官、法律援助等窗口工作人员已经整装到位。
当天,我省首个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机构——郑州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成为目前全国15家知识产权法庭之一。这意味着我省知识产权审判迈入更加专业化的历史新阶段。
挂牌仪式上,法庭全体法官面向国旗,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法庭审判队伍现有40人,其中员额法官14人,法官助理、书记员等辅助人员26人,组建了4个办案团队。全部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员额法官中9人有硕士学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批复,郑州知识产权法庭为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内设专门审判机构,跨区域管辖发生在我省辖区内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管辖发生在郑州市辖区内除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之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以及不服郑州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上诉案件。
“郑州知识产权法庭的前身为郑州市中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庭,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知产案件11681件,占全省同类案件的70%以上,可以说为成立专门法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郑州知识产权法庭四级高级法官赵健良说。
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落地河南,我省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区域发展地位提升,新型产业加速兴起,大批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全省法院坚持保护创新,严惩知识产权刑事犯罪,2017年审结侵犯“郑单958”玉米植物新品种,泸州老窖、莲花味精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案件18504件,有力遏制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相关纠纷出现。以郑州市中院为例,2015年至2017年,知识产权案件受理量年均增长85.96%。现有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格局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需要。“成立郑州知识产权法庭,可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审判专门化、管辖集中化、人员专业化,是司法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王锋认为。
记者了解到,知识产权法庭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模式。今后,我省法院系统将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打造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智能专审平台,加强司法大数据的研究应用,加强与其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以及高校等科研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合力。